Вы находитесь на странице: 1из 8

青岛出 租车经营 权之争调 查(一)

源自:中国经济时报 2007-11-15 06:28:50 点击数:453


http://www.gongmeng.cn/sub_r.php?zyj_id=1687

约定代收代缴相关费用和管理出租车司机。

  期间,青岛市对原有独立经营、独立纳税、自负盈亏的 588 户出租车个体户也进行了


强制性改造,全部实行强制挂靠,收取 1 万元经营权使用费,颁发经营权证后,公司与
车主签订车辆挂靠合同,每月向车主收取管理费 600 元,其他税费公司代收代缴。至此,
青岛市的个体出租车工商户彻底消失了。

  1998 年 2 月 8 日,青岛市组织了第二次经营权公开拍卖,拍出普通型车 210 辆,豪


华型车 20 辆,仿古型车 30 辆,经营权均为十年。此次拍卖政府总收入 5788 万元,平均
每个经营权证价格高达 22 万元。

  “出租车的价值在经营权上,车其实值不了几个钱!”有司机这样说。

  在青岛市李沧区有一个青岛人家喻户晓的“李村大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各种
商品均在这里自由交易,每逢农历二、七之日,这里便有集市。

  自从青岛市出现首批个体出租车业户以来,这里便逐步形成了出租车交易市场。尤其
是进入 1990 年代以后,每月的六个交易日都有不少出租车在这里进行交易。

  当青岛市全面推行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后,尤其是经过政府连续几次拍卖后,出
租车在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一路走高,有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一辆标准型新车带经
营权证成交价格最高时达到 40 多万元。“经营权证价格一度保持在 28 万元上”。

  “有了经营权,你一年才能赚到七八万,没有经营权,再好的车也不能在街上赚钱!

  当青岛的出租车主们赚钱赚得高兴时,当许多人还在做着更大发财梦的时候,一个
消息传了出来……

青岛出 租车经营 权之争调 查(二)

源自:中国经济时报 2007-11-15 06:30:51 点击数:432


“政府要收经营权了!”

  “经营权不给我们车主了,要直接给出租车公司。”“出租车这碗饭没法吃了!”

  2005 年 6 月 9 日,《青岛财经日报》一篇“青岛出租车业大幅‘跳水’”的报道在青
岛出租车司机中迅速传开,并且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这篇报道说,从上一年度开始青岛出租车在李村大集上的交易价格一路走低,跌出
了许多出租车主的预期。对此,“市客运管理处副处长衣力钢介绍,其实 10 年期的营运
权就像是一支正在燃烧着的蜡烛,每天都在不断地损耗,用一年就会少一年,等到 10 年
期到了,这支‘蜡烛’就燃尽了。可现实中,有的车主认为这支‘蜡烛’能在自己手中永
远保持下去,即便是每天在‘燃烧’,也能永远‘燃烧’下去。”

  这篇报道还说,“市出租车协会的一位成员介绍,在经营权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城
市正倾向于将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而车辆的产权则以多元化的方式实现———可
以由出租公司投资购买;也可由车主购买;还可以由出租公司和车主合资购买;如果车
主不想购买车辆但还想继续当出租车司机,车主将被优先雇用。”

  车主们告诉记者,“这不明摆着向我们车主发出了 10 年到期后政府要收回经营权的
信号吗?”

  就在这一篇报道的下方,同时刊登着宁夏银川出租车司机因经营权问题罢运事件的
报道。“人家为经营权罢运了,我们当然也要罢。”

  2005 年 7 月 1 日,青岛流亭机场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

  7 月 16 日,青岛市区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

  两三个月后,青岛市数家出租公司组织部分出租车车主前往“出租司机收入水平、服
务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都普遍高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上海参观学习。

  2006 年 6 月 12 日,由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制作的《青岛市客运出租汽车有关政策
调整征求意见材料》被分发到每一个出租车车主手里。

  这份材料说,为了消除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全市出租车有关政策做如下
调整,其核心内容如下:一是出租汽车经营权到期后,以服务质量为主要条件,将出租
车经营权特许给符合条件的现有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经营期限 8 年,经营权禁止转让;
二是根据更新车型不同,车主免缴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费 2 年或 3 年。

  此后,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派员到各出租公司组织车主座谈,“大家一片骂声,
没有给他们好脸色。”许多车主告诉记者:“明晃晃地要把我们的经营权抢走,他们可能
觉得太过分了,在抢走经营权的时候,给我们一些甜头,免我们两三年使用费。”

  “把我们牛抢走了,回头送我们两斤牛肉,这不是欺负人嘛。”
青岛出 租车经营 权之争调 查(三)

源自:中国经济时报 2007-11-15 06:32:50 点击数:397


  记者查阅到 1996 年由青岛市城阳交通局发布实施的《关于城阳区个体客运出租车辆
挂靠管理的实施方案》。这个文件规定:“凡是城阳区内现已取得道路运输证的出租汽 车
个体经营者,必须全部实行挂靠。”

  该文件同时规定,对不进行挂靠的车辆进行处罚,“凡不按本挂靠方案进行挂靠和
不按规定缴纳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继续营运的出租汽车,将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
非法营运收入,吊销其道路运输证,并处以 5000 元至 10000 元的处罚。”

  “不挂靠的,运管就当黑车抓,伙计们都怕了,稀里糊涂去挂靠了。”王可德拿出挂
靠前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说,“当时我是手续齐全的个体出租车工商户,真是一
点违法行为都没有。”

  当年同是个体出租车车主的刘作金告诉记者:“就这么一纸挂靠合同,就把青岛
588 户个体出租车都消灭掉了。”“我们宁可给国家多交钱,也不能把这么多钱送给这些
皮包公司。”

  赚钱手法之三:“黑”保险

  很多车主向记者反映,青岛出租公司每年都“黑”车主的车辆保险费。“出租公司代
保的价格比我们自己去保的价格还要贵。”一些车主说,“有的公司还黑保险,100 个车
实际只保 50 份险,剩下的都黑走了。”

  一提起黑保险,出租车业内人士马上会联想到青岛众兴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众兴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1997 年变为私营企业,是当时青岛


最大的私营出租公司之一。1995 年,众兴公司处在鼎盛时期,有出租车辆 125 辆,众兴公
司法人代表李玉亭也成为青岛出租车行业的风云人物。1996 年 6 月 13 日,众兴(集团)
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五百强个体私营企业”。“李玉亭倒卖车辆的时候,日进斗金一点不
为过。”一位当年熟悉李玉亭的人告诉记者。

  2002 年,众兴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益青公司合并。据益青公司副总经理吕其伟
介绍,多年来,众兴公司给车主代办车辆保险过程中,一直侵吞车主保险,仅 2002 年度,
就侵吞了 30 多万元。

  “众兴公司被车主告上法庭,害得我们承担连带责任。”吕其伟愤怒地说,“李玉亭
至今下落不明,我们现在还在到处找他算账呢。”

  赚钱手法之四:偷税漏税

  青岛车主按月由出租公司代缴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而出租公
司却从未给过司机纳税的税票凭证。很多车主多次要求公司给他们提供和出具税票凭证都
没有结果。

  益青公司副总经理吕其伟解释说,因为青岛出租车数量众多,税务机关不可能给每
青岛出 租车经营 权之争调 查(四)

源自:中国经济时报 2007-11-15 06:34:24 点击数:408

路客运基金”42 元。

  记者粗略估算,仅仅“公路运输管理费”一项,在国家明令禁收后,青岛市运管局
还是继续收了两年,以全市 9002 辆出租车来计算,两年收了 1000 多万元。

  据衣力钢介绍,青岛市交通委运管局从 2004 年起,一直在研究出租车经营权问题,


对于 2004 年 11 月的国办发第 81 号文,相当重视。那么为何同样在这个文件里取消此项
收费的条款,运管局却一直没有看到呢?

  “所有收费项目是省厅制定的,我们运管局只是执行收费命令。”衣力钢如此解释。

青岛出 租车经营 权之争调 查(五)

源自:中国经济时报 2007-11-15 06:36:26 点击数:424


这些年来,在包括青岛在内的中国许多城市,出租车行业争论事件屡见不鲜,就
经营权、车辆产权以及服务质量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那么,出租车行业的行政管理
为什么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呢?

  记者看到的资料显示,中国出租车行业,不同的城市常常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
其中,归交通部门管理的城市约占 80%,归建设部门管理的城市约占 15%,归公安部门
管理的城市约占 5%。

  出租车行业地方管辖不一的现象背后,是建设部与交通部对出租车管辖权归属的争
夺。

  争夺阶段:

  “交通”与“建设”,到底谁来管?

  其实,交通部和建设部就出租车管理职责之争,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已经存在,
也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1992 年 10 月,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罗干批示,出租车管理“
暂时维持现状不变为宜”,“建议国务院在研究机构改革和确定部门职责分工时,理顺
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国务院批示后,交通部和建设部两部门的争执并未平息,双方各自发文,认为本系
统对出租车行业有行政管理权。

  1993 年,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该通知第 2 条规定,“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出租汽车”。这一规定无疑是明确,出租车
行业管理权在建设部。

  交通部也不甘示弱。记者查阅到一份 1994 年交通部给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的“回复


函”。交通部认为,“出租汽车是公路运输的一部分”,属于交通部门管辖。“建设部职
责中的‘公共客运交通’不应该将出租车包括在内。”

  管理怪圈:

  出租车到底哪个管?

  交通部和建设部就出租车行业管理权争夺,到 1997 年才平息下来。

  1997 年 12 月 23 日,建设部联合公安部出台《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 规
定,“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
国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工作”。

  199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在 6 月 23 日出台《建设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制规定》(简称“三定”方案)。“职能调整”一栏规定,出租汽车管理职能下放给地方
人民政府,建设部与交通部均不承担此项管理职能。建设部和交通部都把出租车从各自的
许志永 :质疑“ 罚款五十 万”

源自:www.gongmeng.cn 2006-05-25 06:46:41 点击数:1128


据北京晨报 2006 年 5 月 16 日报道:“从今天起,市交通执法总队将进一步加大
对黑车的处罚力度。对于被查扣的黑车都将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进行罚款。对于涉嫌强行
收取高额费用且屡教不改,具有一定规模的黑车队,将处以最高 50 万元的罚款。”近日
来,关于黑车“罚款 50 万”的说法屡屡见诸媒体,北京晨报的报道看起来比较确切。作
为一个法律学者,我想提出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按有关规定上限罚款 50 万元有什么
法律根据吗?
   
首先,有关部门有什么法律根据突然要在这段时间“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进行罚
款”?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有关部门任何合法的解释。这次狂飙行动给人的印象是,
一场运动来了,法律也就变了。但是,法律岂能是儿戏,初一十五不一样?这个月按上限
下个月按下限,碰着下限算交了好运,碰着上限算你倒霉,法律还有何公正和尊严?
  
其次,“罚款 50 万”有什么根据吗?本人查了查有关法律,发现“50 万”这个数
字还是有源头的,国务院 2003 年公布施行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
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尚不够刑事处
罚的,并处 2 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 2 万元以
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
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
并处 5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是,《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里面对 50 万元罚款的上限是附加了条件的,即“
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这几种
情形。无经营执照的个体出租车没有危害人体健康,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只要是年检通
过的车辆),不威胁公共安全,更谈不上破坏环境资源,正常运营的绝大部分黑车司机
(即不存在宰客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充其量不过是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的经营秩序—
—而这个秩序合理不合理还有很大争议,怎么能随随便便“按上限”罚款?
  
而且,《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无
照经营行为,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或者经营条
件、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手续,合
法经营。”从法律的基本逻辑出发,处罚应当与社会危害相适应,该重则重,该轻则轻,
无经营牌照的出租车到底给社会带来了多大危害?难道黑车存在对社会有极大危害非要
如此严厉处罚?黑车司机大都是下岗工人,他们想开出租车却办不到牌照,不得已无照
上路挣个生活费,有关部门不是从民生角度考虑他们的生活出路,反而为了维护出租公
司的垄断暴利而大张旗鼓地砸掉他们的饭碗。
  
且不说出租车行业背后垄断暴利以及对出租司机的残酷剥削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
纯粹从法律上看这次“狂飙行动”也是非法的,从罚款数额到罚款程序,从部门通告到
执法方法,每一个环节都公然违法,大张旗鼓地违法,简直是无法无天。建议被扣黑车司
机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反对非法之法。
许志永 2006-5-16

Вам также может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