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 находитесь на странице: 1из 2

產業競爭分析: Case 3 Group 2

柯達數位革命(A)—無法抵擋的數位潮流
0960121133 昌廷光 0960122052 黃振修
0960122078 顏瑞佑 0960332039 阮紹辰

【前言】成立於 1880 年的柯達公司,藉由顛覆式的創新,成功的用捲裝軟片取代玻璃式底片,


席捲市場並成為龍頭。1981 年,SONY 推出第一台不需要底片的數位相機,開啟數位影像的
新時代。面臨數位化的另一波顛覆式創新,柯達公司卻因循於過去的成功,無法掌握這股新
的數位化趨勢,又面臨強大競爭者 Fuji 等的挑戰,面臨市佔率節節下降,營收衰退的窘境。
輝煌的
輝煌的成功
創辦人 George Eastman 發明乾式底片的化學配方,可大量製造的設備並取得專利,成功的以捲
裝軟片取代玻璃式底片,在攝影的便利性上帶來革命的創新。早期柯達的營運方針為:低成本量
產、全球配銷、密集廣告、客戶導向並持續研發創新。柯達以品質為主要的競爭武器,搭配行銷
口號:『你只需要按快門,其他由我們負責』,使柯達很快的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在彩色軟片的興起過程中,因為軟片技術所需要化學及物理技術的高門檻,阻止了潛在的競爭者
加入。柯達藉由持續投入研發,使其相片沖洗程序成為業界標準。除了以品質勝出之外,柯達也
藉由行銷活動強化與零售業者的關係,維持其市場領導地位。柯達技術上的優勢以及進入市場的
速度,阻止了競爭對手的入侵,取得輝煌的成功。
數位化的創新
1981 年,SONY 宣佈推出不需要底片的數位相機 Mavica,正式開啟數位攝影的新時代。相較於
傳統的攝影方式,數位相機帶來的價值創新為:
傳統相機 數位相機
必須購買底片方能攝影 不需底片即可攝影
在相片沖洗出來之前無法觀看 可以在螢幕上預覽照片
沖洗照片必須交由沖印店 可自行列印到紙張上
沖洗照片必須整捲軟片沖洗 可選擇性的列印照片
底片收藏保存不易 數位檔案的保存不受時間限制
照片只能以實體方式分享 可以傳遞數位檔案分享照片
拍好的底片無法複製 數位檔案可以無限制複製
底片的修片不容易 數位相片的修改非常容易
就傳統的相機來說,主軸圍繞在底片上,因為底片的購買與沖洗都掌握在廠商的手中,消費者對
底片沒有太多的掌控能力。然而對數位相機來說,拍攝的載體是數位檔案,可以預覽、選擇性列
印,無成本的複製與傳播,等於把攝影的掌控權交還給消費者,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趨勢。
失焦的數位化策略
面對 SONY 數位相機的衝擊,柯達並未產生警覺,認為消費者還是會偏好彩色沖洗式照片。在
數位化開始的 1983~1993 年間,甚至開始進入其他事業領域,開展多角化經營。此舉不但喪失
進入數位化領域的先機,更因為分散注意力,在 1987~1992 年間連軟片的市佔率都下跌 5%。
柯達的數位化策略首先架構在以底片為基礎上,試圖利用數位化來鞏固既有的優勢。其第一個數
位產品 Photo CD 因為需要額外購買相容的電視機以及光碟片,加上總裁惠特摩爾對產品的不重
視與錯誤定位,而導致失敗。基本上惠特摩爾時代依舊專注於底片,並未正視數位化的衝擊。

1
產業競爭分析: Case 3 Group 2

繼任者費雪將柯達的重心從傳統的軟片轉移到『影像』上,其展開的數位化策略大致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費雪專注於數位沖印站等相關的設備上。第二階段費雪提出柯達應該專注在網路與耗材
為基礎上,繼任者丹尼爾卡普延續其策略,但到了 2003 年初,數位相機依舊無法獲利。
柯達的數位化策略核心建立在架構一個跨越新舊攝影世界的橋樑,試圖從中獲利。
就軟片業務來說,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從表 2、表 3 及表 9 中我們可以看出,軟片的市場成長
趨於停滯,而數位相機的銷售量則由 1998 開始呈現大幅成長。全球相機的銷售額也在 2001 年開
始趨緩,但數位相機的銷售額則持續提升,到了 2004 年甚至佔了全球相機銷售額的一半。
從沖印業務來說,從表 11 中我們發現,從 2000 年開始,全球所拍攝的數位相片數量不斷提高,
但數位相片的列印比例卻由 2000 年的 43%降低到 2006 年的 24%。也就是說,消費者雖然拍了
很多照片,但卻不一定每張都沖洗出來。這正呼應了我們第二段所提出的,數位相機將主導權交
回消費者,柯達過去藉由控制軟片掌控整個產業的優勢已不再。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部分喜愛的
照片沖洗,數位相機的此一變革對柯達的沖洗業務極度不利。
此外,從表 8 中我們可以看出,數位相片佔美國沖洗底片的比例,從 2000 年起快速成長。數位
相片的沖洗,從表 11 中可以看出,家用市場佔了大宗(61%~86%),但家用市場的列印機由 HP、
Lexmark、Canon、EPSON 等廠商主導,其他的數位沖洗站也分食了沖印的市場。沖印市場已非
過去軟片時代,柯達藉由鞏固零售商可以主導的市場。而在網路服務上,興新的網路相簿競爭更
是激烈,而經營網路服務也非柯達的專長。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認為柯達並沒有發現到,由於顛覆式創新,故有的舊世界逐漸崩毀,其一心
想架構的橋樑自然也就不存在。
擁抱數位,
擁抱數位,積極創新技術
積極創新技術
柯達因循於過去的成功,忽略在新世界建立其灘頭堡。柯達在美國數位相機市場的市佔率從 1999
年的 27%逐漸下滑(表 7),研發費用比例也比過去要低的多(表 5)。其損失的市佔率,則由
SONY、Olympus、Canon 等廠商以創新的技術分食。

傳統的攝影,軟片的品質佔一定的份量。然而數位相機的新時代,主角在於影像擷取裝置本身。
消費者要的是『影像』本身,載體並非關鍵。
從表 10 中我們可以看出,相較於數位相機的成長,軟片呈現萎縮趨勢,而相紙則是趨平。全球
相機的銷售額雖然逐漸持平(表 9),但數位相機取代傳統相機的大趨勢不變。未來傳統底片相
機將被數位相機淘汰,只剩下專業攝影市場。如此一來,數位相機市場仍有顯著的成長空間。
過去傳統時代依賴軟片的成像技術,這方面柯達擁有優勢。然而新時代柯達卻忽略將此優勢延伸
到數位相機的成像上,柯達應繼續投資在影像擷取的成像技術,成像後的影像處理技術。只要柯
達數位相機所拍攝出來的相片畫質優異,依舊對消費者有極佳的吸引力。
然而市場的競爭激烈,產品單價逐漸下滑,數位相機已變成消費性的電子產品。數位相機從過去
的價格競爭,逐漸邁入功能面的競爭,整個市場的競爭主軸不斷在改變:像素、光學變焦、高
ISO、防手振。部分創新的廠商甚至推出具備人臉偵測功能的數位相機,以及『微笑快門』。

我們認為,柯達必須持續在數位相機的功能面創新,投入研發費用,積極搶回數位相機的市佔率。
接著才能基於其擁有的核心優勢,數位相機的創新功能與卓越的影像畫質,發展周邊的業務。

Вам также может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