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 находитесь на странице: 1из 8

第 34 卷第 2 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34 No.

2
2001 年 5 月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May 2001

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
经济生活与社会信仰初探

——以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为中心

张  葳
(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 : 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关于唐代中晚期山东北部一带的经济 、
社会资料相对具体
而丰富 。透过这些材料 ,可以发现在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中 , 自然经济仍占有绝
对支配的地位 ,商品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受到自然经济的限制 。而此区的社会信仰亦以功利性为主 ,
具有趋众 、
多元的特点 。
关键词 : 经济生活 ; 社会信仰 ; 日僧 ; 园仁 ; 山东 ; 唐代
中图分类号 : K242. 3  K24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79 (2001) 0220084208

唐代民众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信仰是一复杂而饶有兴味的论题 ,学界已从不同侧面进行过
探讨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主要围绕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以下简称《行记》
)
所录唐文宗开成三年至宣宗大中初年河南道东部 ( 相当于今山东北部一带) 相关经济与社会资
料 ,就该区域庶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信仰进行初步探讨 。考察的具体时间范围限于公元 838
- 847 年间 ,并力图藉此窥见唐中晚期该区域经济 、 社会生活的若干迹象 。
如所周知 ,日僧圆仁于唐文宗开成三年 ( 838) 入唐 , 开始了他在唐土长达 9 年的“巡礼求
法” 旅程 ,并将道途之见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圆仁的游历范围相当广泛 ,历经约相当于
今江苏 、 安徽 、山东 、
河北 、
山西 、
陕西与河南七个省的广大地域 。因而 ,其记录虽稍嫌简单 ,但
却为我们保存了 9 世纪前半期有关唐代政治 、 经济 、
社会 、
宗教 、
文化等各方面的珍贵史料 。其
中 《行记》
, 所录唐河南道山东北部登 、 莱、
青、淄、
齐等州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资料相对具体而丰
富 ,我们拟以《行记》
所录为主对此时期该地区民众经济生活和社会信仰分而述之 。

一、
本区之地理特点与汉唐间人口经济概观
唐中晚期河南道所辖的登州 、 莱州 、
青州 、
淄州 、
齐州 , 相当于今山东省境内沿长清 、泰山 、
安丘 、
高密 、
胶州湾一线以北 ,黄河以东地区 。在上述五个州中 ,登 、莱、
青州都临海 ,而淄 、
齐州
靠近黄河 ,相对属于内陆 。在地理形态上 ,登 、 莱两州多小山 ,青州相对平坦 ,淄 、齐境内都有大
的山脉存在 。因此 ,这一地区地势较为复杂 。 《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六》青州葵丘县条引《汉
书・
高帝纪》 录田肯语 “
: 夫齐 ,东有琅邪 ,即墨之饶 ,南有泰山之固 ,悬隔千里 ,持戟百万 ,齐得十

① 收稿日期 :2000212201
作者简介 : 张  葳 (1978 - ) ,女 ,江西宜春人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2000 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为魏
晋南北朝隋唐史 。
第2期 张葳  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信仰初探 85

二焉 。”[1 ] ( 卷 10《河南道六》,P273) 同书青州广固城条云“初 ,南燕慕容德议所都 ,尚书潘聪曰 ‘ : 青、


[1 ]
齐沃壤号东秦 ,土方二千里 ,四塞之固 ,负海之饶 ,可谓用武之国 。 ’” 卷 10《河南道六》,P273) 足
(
见本区之地理特征 。
本区开发较早 。春秋战国时期 ,这里属于齐国的范围 ,上举《元和郡县图志》 引《汉书・ 高帝
纪》田肯语 “ : 夫齐 ,东有琅邪 ,即墨之饶 。 ”
即知 ,早在春秋战国时 ,此地已较为富庶 。秦汉时 ,这
里多设有郡县 ,人口也较为稠密 。葛剑雄先生曾统计出西汉元始二年 ( 2) 本区郡国及人口密
度 [2 ] ( P97) ,今移录如下 :
郡  国 人  口 面  积 人口密度 ( 人/ 平方公里)
千  乘 490 ,720 4 ,096 119. 80
济  南 642 ,884 6 ,888 93. 33
北  海 593 ,159 4 ,000 148. 29
东  莱 502 ,693 14 ,592 34. 45
齐  郡 554 ,444 3 ,928 141. 15
淄  川 227 ,031 916 247. 85
胶  东 323 ,331 7 ,256 44. 56

  千乘 、北海 、
齐郡 、
淄川四郡国的地理范围约相当于唐代的青 、 淄两州地域 ,由表可见 ,西汉
时期 ,这一地区人口相当稠密 ,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都在 100 以上 , 其中淄川国人口密度最
大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接近 250 ,也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约相当于唐代齐州地域的济
南郡 ,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但也每平方公里接近 100 人 。只有东莱 、
胶东两郡国 ,其所辖区域约
相当于唐代的登 、 莱两州地区 ,人口分布明显较为稀疏 ,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 50 人 。由于西汉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人口稠密区与主要农业区完全一致 [2 ] ( P108) ,而在前资本主义时代 ,
人口分布状况是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识 ,因此可以推测 ,西汉时期 ,相对内陆的青 、 淄、
齐三
州的经济发展似略快于沿海的登 、莱地区 。
这种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至唐代依然存在 。唐朝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汉 , 但社会经
济结构的基本性质并无大的变化 ,因此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人口分布状况来比较上述五州的经
济发展水平 。据冻国栋先生《唐代人口问题研究》 一书有关材料 ,唐开元 、
天宝年间本区户数是
[3 ]
登、莱两州远低于青 、
淄、齐三州 ( P173) ,具体如下 :
州  名 开元时户数 天宝时户数
齐  州 49157 62485
淄  州 37404 42737
青  州 55132 73148
莱  州 23105 26998
登  州 28533 20298

唐代海运的发展使登 、莱两州的地理优势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挥 ,使其经济水平在全国而言 ,相


对较高 。这从登 、
莱两州开元 、
天宝年间户数均在两万以上就可得知 。但此两州的经济发展水
平仍然低于相对内陆的青 、
淄、齐三州 。其中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则恐怕在于
海运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登 、
莱的经济发展取向 ,而其在自然条件上的劣势依旧明显 ,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仍无法赶上其它三州 。以下试据圆仁《行记》就此作进一步分析 。
86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二《
、行记》
所见本区的经济生活状况 —
——以村 、
县为例 ①
开成五年 2 月 19 日 ,圆仁始从登州文登县青宁乡赤山法花院出发 ,到五台山巡礼求学 ,一
路上吃饭求宿之所并非都是寺院 、
驿馆 ,他更多地停留在村落人家中 。从其叙述可知 ,沿途所
历村落大都分布得比较零散 ,村与村之间有较远的距离 。一则圆仁曾不止一次抱怨过“行路人
家稀 ,总是山野”[4 ] ( P86) ,沿途只要有可以休息的场所 ,他总会稍事休息 ; 二则圆仁基本上是逢
村必停 ,有时即便时间还早 ,他也不急着赶路 ; 三则圆仁在村中吃饭求宿有几次碰到态度不好
的人家 ,硬是要钱 ,再三恳求 ,仍不得通融 ,他也没有办法 ,只得给了了事 。如果村落之间距离
较近 ,易于投宿 ,那么以上圆仁的行为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据《行记》,一般两个村子间隔大约
20 - 30 里的路程 ,正常行走 , 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 ,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由于篇幅所
限 ,此处不拟详究 ,但有一点是明显的 ,此段距离不仅仅是地理的 ,也是心理的 。换言之 ,村民
的生活空间交际圈都与此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
一个村大概有多少人口 ? 圆仁对此似乎未予特别的注意 ,不过 ,他也偶有提及 。如“( 开成
五年 ,二月) 廿八日 ,庐山寺设登州刺史乌君斋 , ……村人廿十余 ,各于自宅 ,随力所办 ,修理饭
食擎将来”[4 ] ( P84) ; 再如“( 开成五年 , 三月 ) 十四日 , ……行廿里 , 到中李村 。有廿余家 。经五
六宅觅宿处 ,家家多有病人 ,不许客宿 。最后到一家 ,又不许宿 ,再三嗔骂 ,更到藤峰宅宿 ,主人
有道心”[4 ] ( P92) 。据此 ,中李村有 20 余家 。前例所言 , 寺里设斋 , 村民虽非家家都来 , 人人都
来 ,但若以一家来一或两人计算 ,村中至少也有 10 - 20 户人家 。与唐代史乘所记乡里制相对
照 ,可以推定一村 20 户左右大概是最基本的 。
《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二》载 “ : 百户为里 , 五
里为乡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 ,分为坊 ,郊外为村 ,里及坊村皆有正 ,以司督察 。四家为邻 ,五邻为
”[5《通典》
保 。保有长 ,以相禁约 。 ]
卷三《食货・
乡党》
引大唐令 “
: 诸户以百户为里 ,五里为乡 ,四
家为邻 ,五家为保 ,每里置正一人 ,同坊正 。 ……在田野者为村 , 别置村正一人 , ……其村居如
(不) 满十家者隶入大村 ,不须别置村正 。”[6 ] ( P23) 可见当时之“村”有大小之别 , 小村甚至有不
满 10 家者 ,一般的村落大抵有 20 - 100 户人家 。登 、
莱两州山野较多 , 人烟稀少 , 一村大概 10
- 20 户是可能的 。青 、
淄、齐三州人口密度大 ,则估计在 30 - 40 户左右 。但这尚无确证 。
从上引文献可知 ,村是最小的行政组织 ,那么其经济状况怎样呢 ? 由《行记》知 ,当时的村
民主要是农业生产者 , 当然也有小生产者 ( 圆仁在淄州长山县古县村郭家投宿 “, 主人”是锻
工 [4 ] ( P98) ) ,但却很少见到小商贩的行迹 。尽管圆仁有几次吃饭求宿时 , 被索要钱财 , 但这是
特例 , 也被圆仁视为不正常 , 鄙之曰“悭极”, 即骂他小气 。换言之 , 圆仁只是觉得主人性格不
好 ,却没有觉得他的思想与自己有什么不同 ,何况在更多的情况下 ,即使是不大友好的主人最
后也还是无偿地供给他食宿 。可见 ,村中商品经济并不活跃 。这种情况并不仅见于上述诸州 ,
我们可依其他相近区域的事例加以推论 。白居易《朱陈村》诗曰 “
: 徐州古丰县 , 有村曰朱陈 。
”[7 ] ( P186) 这一朱陈村属于较偏
……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 头白不出门 ……。
僻的山村之一 ,白诗可见其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色彩之浓厚 。这种现象应有普遍性 。较偏僻

① 村与县之间行政机构是乡 ,但是 ,据《通典・职官》曰 “ : 贞观九年每乡置长一人 , 佐二人 。至十五年省 。


”( 卷
三十三 ,P191 - 192) 即在贞观十五年 , 乡长就已废除 , 则乡在唐朝行政管理中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同
样 ,在圆仁的记述中乡只是作为标识地域的名称 ,既没有关于其行政职能的执行情况 ,也没有涉及到将乡
作为一个整体展现的经济活动 。因此 ,本文对此暂置不论 。
第2期 张葳  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信仰初探 87

的山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限的 。
因此 ,处于基层的村与村之间交往虽存在却有限 ,且各村都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形态 ,与此相适应的是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低下 ,尚难维持温饱 。会昌之难 ,圆仁从长安被驱
至登州 ,他说 “
: 路次州县 ,但似野中之一堆矣 。山村县人餐物粗硬 , 爱吃盐茶粟饭 , 涩吞不入 ,
吃即胸痛 。山村风俗 , 不曾煮羹吃 , 长年唯吃冷菜 。上客殷重极者 , 便与空饭冷菜 , 以为上
”[8 ] ( P193) 他说的主要是登 、
馔。 莱、密、
海州的情形 。实际上 , 这种生活状况同样适用于青 、
齐、
淄州 ,在此之前 ,圆仁曾提到 ,他渡过黄河后 “过河北岸断中
, , 四人每人吃四碗粉粥 , 主人惊怪
多吃冷物 ,恐不消化矣”[4 ] ( P100) 。据此可知 ,吃冷物的生活习惯在山东北部地区普遍存在 , 那
么 ,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应是接近的 。
县的治所 ,比那些零散的村落要繁华多了 。一般县城的面积在 1 - 3 平方公里左右 , ① 此
外 ,还有外城 ②。寺院通常分布在县城的外围 。县城是一县的政治中心 ,也是经济中心 。这里
人口较集中 ,流动量也大得多 ,以致于寺院经常被当作旅社使用 。从蓬莱县开元寺的僧房因安
置官客 ,竟没有空房给僧人住 , 即可见一斑 [4 ] ( P86) 。正式的商品交易场所 —
——市的存在是县
城的一大特点 。圆仁所经过的县城中大都有市 。从他在描述县城的全貌时总不忘提及市的位
置这一点看 ,市在当地民众生活中还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山东北部地区的县城中有哪些商品
在流通 ,我们并不清楚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即此地的粮食已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 。
中记载有大量米价数据就可得知 。下面将其列出稍加分析 : [9 ] ( P151)
这从《行记》
地   点 时  间 粟米价 粳米价
登州治蓬莱县 三月二日 30 文 70 文
莱州治掖县 三月十五日 50 文 90 文
青州北海县 三月十九日 60 文 —
青州治益都县 三月廿五日 80 文 100 文
齐州禹城县 四月十日 45 文 100 文

  从上表看 ,不同州县米价都不一样 ,青 、
齐的米价要高于登 、
莱的米价 ,州治县城的米价要
高于非州治县城 ,如青州治益都县与青州北海县的粟米价相差 20 文 。整体上粟米价的涨幅大
于粳米价的涨幅 。即是说 ,这些米价之间的差异不是由官府所规定的 ,而是自然形成的“市价”
或“时价”,也就是说是商品的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的结果 ,从而透露出该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的某
些迹象 。但相距不远区域内的米价差异竟如此之大 ,就可见本地商品经济发展的空间仍依旧
狭小 ,本区商品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州县的层面 ; 更何况 ,本区市的设置也非常有限 。
[10 ]
唐政府敕令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设市”
, ( 卷 86 ,P1581) 。也就是说 , 原则上只有州 ( 郡 ) 县
所在地才能设市 。尽管如此 ,中唐以后已经有许多违反此令的事情发生 ( 张泽咸先生《唐代工
商业》
一书举有多例 ,此不赘引) ,但在山东北部五州 ,却依然严守旧规 。圆仁从文登出发到五
台山之际 ,正值五州连年蝗灾 ,米谷奇缺 ,米价飞涨 。所以 ,圆仁对于米价非常关心 ,每到一市 ,
都要探问米价的情况 。他对于市的记载应该没有遗漏 ,从登州文登县至齐州禹城县 ,圆仁一共

① 据《行记》 载 ,登州牟平县城东西一里半 ,南北二里以上 , 登州都督城东 ( 西 ) 一里 , 南北一里 , 莱州掖县东西


一里 ,南北二里 ,青州北海县城东西二里 ,南北一里 ,据此可推知县城面积一般在 1 - 3 平方公里左右 。
[4 ]
② 圆仁虽然只提到莱州治掖县有外城 ,但是他在描述登州蓬莱县城时说“城外侧近有人家”。 《
( 行记》卷二 ,
P86) 可见 ,一般县城也是有外城的 。
8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提到六个市 ,分别位于上表中五地和齐州临济县 ,这些市分布在县城内外 。据此 ,我们虽无法


肯定是不是每个县城都有市 ,但可以确定市的设置是符合“诸非州县之所不得设市” 的规定的 。
那么 ,为什么在这里仍然恪守传统的“市”制 ,市的扩展有较大限制呢 ? 其原因恐仍在于商品经
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导致市的分布格局发生变化 。 《唐会要・州郡改置》河南道下齐州条记载
唐宪宗末年停废三县 ,是由于“户口凋耗”, 物力不赡之故 ( 卷 27 , P1254) , 这种情况在文宗 、
武宗
朝当无大的变化 。由此也可推定本地社会经济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并不太高 。
圆仁的记录基本没有涉及到本区的商品生产状况 ,但这却是讨论该地区经济状况时需要
注意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看到 ,在本区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商品生产 。由于临海 ,这里
自古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地 。到唐代 ,据《元和郡县图志》 卷十 、
卷十一《河南道》六、
七 《新唐书》
,
卷三十八《地理二》记 ,登州牟平县“有盐官”,莱州掖县“有盐井二”,平度故城“西北有土山 ,古
今煮盐处”,另外 ,莱州昌阳 、胶水 、
即墨 、
青州千乘有盐 。可见 , 这里依然是海盐的重要产地 。
同时 ,此地的矿冶业也有发展的基础 , 上引两书又载 , 登州牟平“有铁官”, 莱州昌阳“有银 , 有
铁 ,东百四十里有黄银坑”,齐州历城“有铁”。盐铁业的发展在商品经济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
的 。另外 ,登州还是一个著名的造船基地 ,据敦煌所出唐《水部式》 记载 “沧
, 、瀛、 贝、
莫、登、
莱、
[11 ]
海、 泗、魏、德等十州 ,共差水手五千四百人 , 三千四百人海运 , 二千人平河” P330 。据此可
( )
以推知该地造船及海运均有一定的规模 。从开元年间的土贡情况看 ,该地手工业部门中的商
品生产也有较多种类 。现据《新唐书》
卷三十八《地理二》
列表如下 :
州   别 土  贡  名  目
登  州 赀布 、
水葱席 、
石器 、文蛤 、牛黄
莱  州 赀布 、
水葱席 、
石器 、文蛤 、牛黄
青  州 仙文绫 、
丝、枣、 红蓝 、
紫草
淄  州 防风 、理石
齐  州 丝、
葛、 绢、
绵、防风 、滑石 、云母
  这里除海产品和其他土产以外 , 属于手工业品的有纺织品 、
编织品 、
石器等 , 种类较为丰
富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当时的盐铁业主要控制在国家手中 ,需求量也不是很大 ,在商品的流
通方面有其局限性 。而此地手工业品的生产一般是初级加工品 , 即使是最好的纺织品丝 、 绢
等 ,也只在全国列在第四等 ,因此 , 这些商品向内地销售的可能性较小 , 而在本区域内 , 市场

又十分狭窄 ,可见 ,商品生产的单调性也是此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


总之 ,自然经济在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绝对支配的地位 ,商品经济
有一定的发展 ,但相当缓慢 ,程度不高 。同时 ,自然条件不利等状况与本地民众生活水平互为
因果 。大量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 ,其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愿望非常微弱 。

三《
、行记》
所见本区的海外贸易及新罗人的活动 ②
唐代登莱两州海运较为发达 , 其海外贸易也必然会对本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那

①《大唐六典》
卷二十《太府寺》
第 383 页载“沧瀛齐许豫仙棣郓深莫氵名邢定赵之绢 ……并第四等”。唐玄宗御
撰 ,李林甫奉敕注 ,今据 ( 日) 广池千九郎校注 ,内田智雄补订本 ,广池学园事业部 1973 年版 。
② 关于新罗人在中国的活动 ,可参考 ( 韩) 金文经先生《唐代新罗侨民活动》,载林天蔚 、 黄约瑟主编《古代中韩
关系研究》,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1987 年版 ; 陈尚胜先生《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载《历史研究》 1996 年
第 1 期 ,刘希为《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载《中国史研究》 1993 年第 3 期 。
第2期 张葳  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信仰初探 89

么 ,影响究竟如何 ?《行记》 多处记述圆仁在登州文登县青宁乡赤山村见到新罗船只 [4 ] ( P59) ,


又谈到新罗大将张宝高派其兵马使崔晕为卖物使交关 ( 往来与贸易) 船两艘在赤山浦 ( 山东荣
城) 一带进行商贸活动 [4 ] ( P63) 。的确 ,随着海路交通日益便利 ,唐山东半岛与外部世界特别是
新罗之间的往来十分频繁 。然而 , 新罗人在山东半岛的贸易范围主要集中在登 、 莱等沿海地
带 ,并自此向密州至扬州方向上延伸 ,而少有扩展至青 、 淄、齐州地区 。所以 ,在登莱诸州有新
罗人的聚居点“新罗坊”,而在青 、 淄、 齐州有供僧人居住的新罗院 。事实上 ,在登 、 莱进行的更
多的是一种地区之间的行为 ,其扩展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其贸易范围一直延伸到密州 、 海州 、
楚州 、 扬州 ,但也不是由此地的海外贸易自身吸引力所致 ,而是密州至扬州一带也有与其相仿 ,
甚至更阔的水路 ,以及便利的海路 。而此种海外贸易的发展所带动的也更多的是地区之间的
交往 。进一步看 ,在登 、 莱诸州的新罗人社会活动范围很广 , 他们中有在政府任官的押衙 [4 ]
( P62) ,有进行沿海短途运输的商人 [4 ] ( P62) 、
僧侣 [8 ] ( P199) , 有译语 ( 即翻译 ) [8 ] ( P189) , 更多的是
定居在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①。这些新罗人广泛地融入本区社会生活中 , 扮演着各种各样
的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促进了登 、 莱与青 、 淄、 齐之间的贸易及人口流动 ,是对本区的商品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有益补充 。当然 ,这还不足以改变整个山东北部地区的经济格局 。

四《
、行记》
所见本区的社会信仰
作为一个日本僧人 ,圆仁主要关注是所经区域寺院状况与当地民众对于佛教信仰的态度
问题 。所以 ,我们可以借其《行记》
了解当地的社会信仰情况 。
据《行记》,山东北部地区的县城附近大都有 2 - 3 所寺院 , 在山村则鲜见寺院 。只有两个
例外 ,一个是登州文登县赤山法花院 ,这是新罗大将张宝高捐资修建的寺院 ,拥有庄园 ,年收五
百石 ,足以维护寺院生活 ; 另一个则是淄州长山县醴泉寺 , 其寺有果园 , 庄园亦不少 [4 ] ( P84) 。
除此之外 ,圆仁沿途所过乡村碰到的寺院 ,不是改成馆驿 ,就衰败破灭了 。这种寺院的分布状
况首先可以说明在本区的州 、 县治所 ,佛教信仰甚浓 。那么 ,在乡村社会信仰如何 ? 圆仁只触
及到州县层面的佛教信仰 ,没有涉关乡村 ,对于乡村佛教信仰的考察 ,圆仁是以所谓“道心”的
标准来衡量 “道心”
, 即为信佛斋僧之心 [12 ] ( P238) 。虽然有“道心”者不一定就是佛教徒 ,但是两
者区别并不太大 。所以 ,根据有无“道心” 来估计乡村佛教徒的概率 ,应该不会相差太远 。自登
州文登至齐州禹城 ,圆仁共经 28 村 ,基本是一村一宿 ,其所呼为有“道心” 者 4 户 ,无“道心”
者1
户 ,以此推算 ,在乡村 ,佛教徒所占比例大约在 14 %左右 , 有不到 4 %的人不信佛 , 而处于中间
的占大多数 ,其中有 7 户对圆仁态度较恶劣 ,而有 16 户态度友善 ,那么他们也应该是并不排斥
佛教的 。因此似可说 ,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村 ,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佛教信仰者 ,他们中有
政府官员 、富绅 、
商人 、手工业者 、
农民 ,社会阶层十分广泛 。
然而 ,在广泛的信佛群体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坚定的信仰者 。圆仁在唐期间 , 曾经亲眼
目睹会昌之难的发生 。就其所述 ,民众对于这场佛教劫难的反应并不强烈 ,即便是处于边北之
地的山东北部灭佛的势头反而也与长安一般激烈 。圆仁见此情景不禁抚胸长叹 “ : 虽是边北 ,
条流僧尼 ,毁拆寺院 ,禁经毁佛 ,收检寺物 ,共京城无异 。况乃就佛上剥金 ,打碎铜铁佛 ,称其斤
两 ,其痛奈何 !”[8 ] ( P194) 会昌之难主要是统治阶层与佛教之间由经济上的冲突而引发的宗教冲
突 ,然而也表明人们对此宗教未持惟一执著之态度 。统治阶层大力提倡佛教信仰时 ,人们趋之

① 登、
莱诸州皆有新罗村存在 ,村民大都从事农业 ,详参前揭陈尚胜文 。
90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若骛 ,而一旦统治阶层掉转风向 ,人们也随之调整 。①
古佛堂中供养的是弥勒 、 文殊 、
观世音等佛菩萨像 , 反映的是弥勒信仰 。弥勒信仰是佛教
信仰的一种 ,自北朝至唐初颇为盛行 ,此后逐渐衰落 。个中原因 ,唐长孺先生《北朝的弥勒信仰
及其衰落》[13 ] 一文已有详述 ,此不论 。从古佛堂堕坏积年 ,无人修葺的情形看 , 弥勒信仰在本
区遇到的也是这种状况 ,则此时民众对于弥勒信仰当不十分了解 。然而当佛菩萨像被不寻常
地重新挖掘出土之时 ,道俗会集 ,施舍通夜 ,可见民众的佛教信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投机性 ,
则其不坚定性也是必然的 。可见 ,在佛教信仰问题上 ,民众缺乏主动性 ,他们对于信仰 ,更多的
是出于祈福的功利性思想 ,而较少是为了探求生命意义的目的 。
进一步看 ,本区民众的社会信仰是多元的 。青州的韦“尚书” 是一贯虔诚的佛教徒 ,他很慷
慨地施舍给圆仁礼物 ,还为自己的儿子设长命斋 ,但他同时也和其他官员一起到附近的尧王庙
乞雨 [4 ] ( P79) 。尧王属于祖宗神 ,与佛教没有多大关联 。此“尚书”
同时信奉二老 ,并不感到有什
么不妥之处 。还有一次 ,圆仁在船上遭到非常危险的情况 ,他们先祭船上的霹雳神 ,又祭船上
住吉大明神 ,有祭本国八幡等大神及海龙王并登州诸山神岛神 [4 ] ( P98) 。这些神应该不属于同
一系统 ,可是他们病急乱投医 ,统统祭了 。他们最后祭的是登州诸山神岛神 ,他们之中虽然没
有中国人 ,但他们所祭的登州诸山神 ,岛神应该不是他们的创造 ,而是中国本地所信仰的 。
概而言之 ,众多佛教寺院 、
明王庙 、
海龙王庙 、
尧王庙以及道观 ,这些自然神信仰 ,祖宗神信
仰以及不同派别的宗教信仰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信仰世界 。

五、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围绕《行记》
所作的相关考察表明 ,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
中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的支配地位 。这种状况与本区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低下有着密切的关
系 。尽管在更上一级的行政单位 ,亦是经济单位的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商品流通 ,但其作用十
分有限 ,既不能使整个山东北部地区在经济上成为统一体 ,又不能使乡村自然经济融入商品经
济的范畴 。因此 ,尽管存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的某种契机如登 、
莱临海的地理位置等 ,本区商
品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当缓慢 ,最终没能突破自然经济的藩篱 ,整个地区的经济格局依然如故 。
本区民众的社会信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 ; 另一方面在信仰选择上 ,具有趋众 、
多元的特点 ,且容易受上层统治阶级信仰习惯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1 ] 李吉甫 . 元和郡县图志 [M] . 贺次君点校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2 ] 葛剑雄 . 西汉人口地理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6.
[3 ] 冻国栋 . 唐代人口问题研究 [M] .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① 为什么人们会在信仰问题上如此摇摆不定呢 ? 圆仁在登州文登县青宁乡法花院曾遇到一件异事 , 从中我


们可以一窥端倪 。 “( 开成四年 ,二月) 十四日 , 依新罗僧常寂请 , 往刘村 。到彼便见白石弥勒像 , 体上着
土 。问事由 ,答云 ‘
: 于此有新罗人王宪 , 夜梦有一僧来语云 “ : 我是文殊师利 。古佛堂堕坏积年 , 无人修
葺 ,佛菩萨埋没土中 。见汝信志 ,故来告报 。若欲知实 ,掘家东南宝图边 ,便得见者 。 ”
寤且惊怪 ,以梦中语
诸道俗 ,遂赴古图边锄地 ,深至胸上 ,寻得佛菩萨像 ,今见掘得弥勒佛像一体 ,文殊师利菩萨一体 ,普贤菩
萨一躯 ,观世音菩萨两躯 ,大师子菩萨一体 ,罗日候罗一躯 ,佛骨铁阁廿斤已上 。诸人见之 ,奇异不少 。 ’夜
头礼佛 ,施舍通夜 。 ”《
( 行记》
卷 2 ,页 100) 。
第2期 张葳  唐中晚期山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信仰初探 91

[4 ]〔日〕
圆仁 . 顾承甫 ,何泉达总校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卷二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 ] 刘煦 ,等 . 旧唐书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5.
[6 ] 杜佑 . 通典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7 ] 白居易 . 白居易集 : 卷十 [M] . 顾学颉校点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9.
[8 ]〔日〕
圆仁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卷四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 ] 日野开三郎 . 唐代邸店的研究续编 [A ] . 冻国栋 . 唐代的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 [M] .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0.
[10 ] 王溥 . 唐会要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5.
[11 ] 刘俊文 . 敦煌吐鲁番唐代文书考释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9.
[12 ] 白化文 ,李鼎霞 ,许德楠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译注 : 卷二 [M] . 周一良审阅 . 广州 : 花城出版社 ,1992.
[13 ] 唐长孺 .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 责任编辑 : 戴利朝)

( 上接第 36 页)
往往是因为她们介入男性的生活空间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 。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9 ] 《
( 秋来》) 《搜神记》
, 和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神 、
女鬼
和女妖为古代小说人物形象画廊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留给人们无限的思索和美好的遐
想。

参考文献 :
[1 ] 鲁迅 .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A ] . 鲁迅全集 : 第 9 卷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 ] 徐震  . 世说新语校笺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3 ] 杨伯峻 . 论语译注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0.
[4 ] 京本通俗小说 [ Z] . 南京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5 ] 冯梦龙 . 喻世明言 : 卷 24[ Z]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6 ] 冯梦龙 . 警世通言 : 卷 19[ Z]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7 ] 冯梦龙 . 醒世恒言 : 卷 31[ Z]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8 ] 清平山堂话本 [ Z]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9 ] 刘衍 . 李贺诗校笺证异 [ Z] . 长沙 : 湖南出版社 ,1990.

( 责任编辑 : 言  之)

Вам также может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