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 находитесь на странице: 1из 6

中国环境科学 2010,30(8):1091~1096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

徐 京,朱 亮,丁 炜,冯丽娟,徐向阳*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 杭州 310029)

摘要:对比研究了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 2 种启动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修复微污染水源水过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有效缩短了弹性填料的挂膜周期,该反应器的 NH3-N 去除率比自然挂膜组提前 1 周达到 70%以上.挂膜成熟后,
闷曝排泥挂膜组附着的生物膜量和胞外多聚物含量分别为自然挂膜组的 1.38 倍和 1.41 倍,生物膜结构亦较为致密,2 组反应器的 NH3-N、
CODMn 平均去除率最终分别稳定在 92%和 82%以上.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方式开展系统运行工况研究,发现 2 组反应器的 NH3-N 和 CODMn
去除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相比而言,采用闷曝排泥挂膜法启动的反应器对工况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P(NH3-N)为 0.001,一定程度上
说明不同挂膜方式对填料附着的生物膜群落结构以及微污染水源水修复系统稳态运行性能影响显著.
关键词:挂膜方式;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微污染水源水;弹性填料
中图分类号:X7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0)08-1091-06

Effects of biofilm growing methods on start-up and performances for simulated river bioreactor. XU Jing, ZHU
Liang, DING Wei, FENG Li-juan, XU Xiang-ya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0,30(8):1091~1096
Abstract:Effects of two biofilm growing methods on the start-up and performance of simulated river bioreactors were
studied. The river bioreactor operated by enhanced biofilm growing method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natural biofilm
growing one, reducing the start-up period for its earlier maturation indicated by 70% removal efficiency of NH3-N. In the
steady running stag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NH3-N and CODMn in two bioreactors both reached 92% and 82%,
respectively. The biomass and EPS concentration of the enhanced growing biofilm were 1.38 and 1.41 times more than the
natural one, and its biofilm structure was more compact as well.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NH3-N and CODMn in both
bioreactors fluctuated when aeration condition changed, and the enhanced biofilm growing method made the ecosystem of
biofilm steadier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one. T test showed that P(NH3-N) 0.001,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e biofilm growing methods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iofilm and stability of bio-system.
Key words:biofilm growing methods;simulated river bioreactor;micro-polluted source water;elastic filler

法 [11 13] 等,上述不同挂膜方式通过改变接种泥


-
众多研究表明,饮用水源水中过量的有机物
和“三氮”加重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并引起高 源、曝气和排泥方式等工艺参数,以期达到反应
铁血红蛋白症、肠胃癌等疾病,严重影响生态安 器快速启动、系统性能稳定高效的目的.但自然
全和人类健康[1].生物膜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 的或单一的人工强化挂膜工艺条件不足以赋予
用的污(废)水生物处理和自来水厂预处理技术, 寡营养生境功能微生物有利的生存环境,难以实
针对我国微污染水源水有机物浓度较低、水质波 现生物系统快速启动及高效稳定运行.针对寡营
动相对较明显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2 6].
-
养生境下微生物生长速率低、挂膜启动慢等突出
研究表明,启动方式是影响污(废)水生物处 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
理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挂膜周期的长 挂膜 2 种启动方式下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
短及形成生物膜的活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 运行特性的比较,寻求在寡营养环境下快速挂
应用效果.目前,国内外在污(废)水生物处理领域 收稿日期:2009-12-18
研究较多的挂膜方式有自然挂膜法[7]、快速排泥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8B01)
挂膜法[8 9]、接种闷曝挂膜法[10]、流量递增挂膜
-
* 责任作者, 教授, xuxy@zju.edu.cn
1092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 卷

-
膜、功能微生物活性稳定持留的启动方式,以期 NH3-N、NO3 -N、TN、TP、CODMn、TSS、
为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工艺工程化应用提供技 VSS 等均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5]标准方
术支持. 法测定;DO 和温度用 YSI Model52 溶解氧仪测
定;EPS 中多糖含量采用酚-硫酸方法 [16]测定,蛋
1 材料与方法
白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物的考
1.1 试验装置 马斯亮蓝法[17]测定;生物膜镜检和结构分析采用
试验所用装置为自行设计的模拟河道生物 Leica DMLB 显微镜和 XL-30-ESEM 型环境扫
反应器,有效容积 45L,上底宽 30cm,下底宽 16cm, 描电镜(Philips 公司);生物膜量采用超声预处理
高 30cm,长 75cm,坡度 75°,坡降 0.5%;反应器构型 重量法[18]测定.
参见文献[14].
2 结果与讨论
1.2 生物填料及布设方式
系统内置生物填料选用 TA-Ⅱ型弹性立体 2.1 挂膜启动过程 NH3-N 去除性能
填料(杭州天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比表面积 图 1 为自 2009 年 1 月 1 日以来模拟河道生
2 3
216m /m .自行加工为直径 20cm、高 27cm 的弹 物反应器挂膜启动与稳定运行过程的 NH3-N 去
性填料串,上部由铁丝固定悬挂于反应器中,每组 除性能.由图 1 可知,根据 NH3-N 去除情况挂膜启
反应器布设 3 串,填料填充率为 2.33%(V/V). 动大致可分为适应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期 3
1.3 源水水质 个阶段 [19].挂膜前期,采用自然挂膜启动方式的
基于前期调查的历年杭嘉湖地区典型水源 R1 反应器比闷曝排泥挂膜启动的 R2 反应器的
地水质情况,配制了模拟微污染源水,其 CODMn, NH3-N 去除率略高.随着反应器继续运行至 42d
-
NH3-N,NO3 -N,TN,TP 分别为 6.44~10.96,2.61~ 时,R2 反应器的出水 NH3-N 浓度低于 1 mg/L,去
4.81,1.83~3.50,5.01~6.98,0.26~0.65mg/L. 除率达 70%左右,至此认为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
1.4 接种底泥与挂膜方式 已挂膜成功[7,20];而此时 R1 反应器的 NH3-N 去除
接种底泥取自杭嘉湖地区 3 个自来水厂取水 率仅约 40%,1 周后逐渐增至 70%,出水亦可达到
口,经筛网筛除螺蛳、河蚌及水草等动植物后,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1]的Ⅲ
一定体积比混合,每组反应器底部铺设 3L.试验选 类标准.2 组反应器运行稳定后,R1 出水 NH3-N
用自然挂膜(R1)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R2)2 种 浓度为 0.25~0.37mg/L,平均去除率为 92.5%,R2
启动方式,具体参数见表 1.系统稳定运行 2 周后, 分别为 0.19~0.23mg/L 和 94.7%,均达到 GB3838-
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方式开展系统运行工况调 2002 的 II 类标准.总体而言,2 组反应器运行期间
整模拟试验,进一步考察系统运行稳定性. NH3-N 去除率波动较明显,可能与硝化细菌的生
化条件敏感有关[22].
表 1 两种挂膜方式工艺参数 分析认为,挂膜初期 R1 反应器 NH3-N 去除
Table 1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two biofilm growing 主要由接种底泥中持留的硝化细菌所贡献,而 R2
methods 在闷曝排泥后,主要依靠填料表面附着的少量硝
3h/3h 间歇曝 进水流量 化细菌,故自然挂膜组启动初期 NH3-N 去除率略
挂膜方式 接种底泥
气量 (L/h) (mL/min) 高.随着试验条件下接种污泥逐渐老化与菌群演
一直平铺于 1~15d 120,
R1 30 替,填料表面硝化细菌富集程度成为系统 NH3-N
反应器底部 15d 后 250
闷曝 2d 后 1~2d 250,3~15d 3~7d 15,每隔 5d 去除的关键.R2 反应器采用闷曝促进接种底泥中
R2
全部排出 120,15d 后 250 逐渐增至 30 更多微生物附着于填料表面,同时通过排泥将底
泥中大量异养细菌带走,削弱了其与硝化细菌竞
1.5 分析项目与方法 争 DO 和生存空间的能力[23 24],进而采取流量递
-
8期 徐 京等: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 1093

增的进水方式,保证了生长速率缓慢的硝化细菌 复杂,实际运用时可在受污染河道附近建立人工
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于反应器内生长繁殖.为此,改 反应渠道,填料于反应渠道内挂膜成熟后再布设
进型闷曝排泥挂膜为硝化细菌富集创造了多种 于河道中.因此,综合考虑挂膜启动速率和实际可
有利条件,使 R2 反应器在挂膜 42d 后率先挂膜成 操作性,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具有较大的应用
熟.鉴于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工艺操作过程相对 潜力.

6.0 110
3h/3h 间歇曝气 2h/4h 间歇曝气
5.5 100
5.0 90
4.5 80
4.0
70
NH -N(mg/L)

3.5
60

去除率(%)
3.0
3 50
2.5
40
2.0
30
1.5
1.0 20

0.5 10

0 0
4 7 10 13 16 19 36 39 42 46 49 52 56 59 63 70 72 77 79 83 88 91 97
时间(d)

图1 模拟河道反应器 NH3-N 去除性能


Fig.1 Removal performance of NH3-N in two simulated river bioreactors

进水 R1 出水 R2 出水 R1 去除率 R2 去除率

16 90
3h/3h 间歇曝气 2h/4h 间歇曝气
14 85

12 80
COD (mg/L)

10 75

n
去除率(%)

M 8 70

6 65

4 60

2 55

0 50
1 4 7 10 13 16 19 36 39 42 46 49 52 56 59 63 70 72 77 79 83 88 91 97 100 104
时间(d)

图2 模拟河道反应器 CODMn 去除性能


Fig.2 Removal performance of CODMn in two simulated river bioreactors
进水 R1 出水 R2 出水 R1 去除率 R2 去除率
1094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 卷

定的促进作用[26 27].由表 2 可知,此时 R1、R2 生


-
2.2 挂膜启动过程 CODMn 去除性能
由图 2 可知,2 组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在启 物膜量分别为 1.82,2.52gVS/m2 填料,膜内胞外聚
动 42d,CODM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9.4%和 66.8%, 合物(EPS)含量分别为 89.10,125.87mg/gVS.相比
推测接种底泥中异养菌活性较高,增长速率较快, 而言,R2 采取闷曝产生的高剪切力使得生物膜内
在低温下可迅速成为生物膜中优势菌 [22,24 25],所 微生物分泌较多的 EPS[28],推测生物膜与填料间
-

以 CODMn 去除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随着反应器 的亲和性可能与膜内 EPS 等高分子物质的种类


逐渐挂膜成熟,CODMn 平均去除率最终稳定在 和含量有关,一定比例 EPS 等物质的存在有利于
微生物聚集并附着于填料表面[29 32].
-
82% 以 上 . 整 个 挂 膜 过 程 2 组 反 应 器 的 出 水
CODMn 浓度分别为 1.44~4.56mg/L、1.41~4.98mg/L, 挂膜 60d 时,2 组反应器填料表面已附着大
均能达到 GB3838-2002 的Ⅲ类标准. 量黄褐色生物膜(图 3),膜内均含有一定比例的球
2.3 挂膜启动过程生物膜结构演变 菌、杆菌、丝状菌和无机质等;其中,改进型闷曝
镜检分析发现,运行 2d 后 R1 填料表面仅零 排泥挂膜方式下形成的生物膜结构较致密,且微
星附着少量大块接种污泥碎片(图 3),以棕褐色的 生物相更为丰富.此时,2 组反应器内均有大量尾
无机质为主;而 R2 填料丝已明显包裹着一层透 盘蚓和水蚤等后生动物出现,标志着生物膜群落
明膜状物,其间红褐色点状接种污泥[22]均匀分布 结构趋于稳定成熟[33 34].由于进水负荷和水温较
-

于填料表面.推测采用闷曝法可使得接种底泥被 低,与污水厂生物膜工艺中填料表面生物膜[35]相
有效切割破碎并悬浮,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从而 比,本试验获得的生物膜均较薄.
更易吸附附着于填料表面.
表2 填料表面生物膜量、VS/TS、EPS 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mass、VS/TS and EPS of
biofilms in two simulated river bioreactors

时间 挂膜 生物膜量 蛋白质 多糖
VS/TS
(d) 方式 (gVS/m2) (mg/gVS) (mg/gVS)
R1 1.82 0.22 61.51 27.59
44
R2 2.52 0.34 80.17 45.70
(a)R1-2d (×40) (b)R1-60d (×5000)
R1 1.41 0.28 59.89 25.98
107
R2 2.20 0.44 62.27 34.26

2.4 系统运行过程稳态分析
挂膜成熟后,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方式开展
河道生物反应系统运行工况调整的模拟试验,将
(c)R2-2d (×40) (d)R2-60d (×5000) 曝气强度从原来的 250L/h 调整为 125L/h,曝停比
图 3 模拟河道反应器生物膜镜检 从原来的 3h/3h 调整为 2h/4h,继续考察 2 组不同
Fig.3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 in two simulated 挂膜方式下启动的反应器应对曝气工况调整的
river bioreactors 变化.
由表 3 可知,改变间歇曝气时间比后,R1、R2
挂膜 40d 左右,2 组反应器内填料表面均有 反应器对 NH3-N 和 CODMn 的平均去除率均有所
大量粘稠性物质产生;其中,R1 生物膜置于水中 下降,NH3-N 平均去除率分别从 3h/3h 工况下的
易散落,呈细小颗粒态;而 R2 生物膜以丝状形式 92.5%和 94.7%降至 2h/4h 下的 90.0%和 93.2%,
紧密结合于填料表面,且该反应器内率先出现线 CODMn 平均去除率分别从原来的约 82%降至
虫等后生动物,对水质净化、生物膜演变具有一 75.9%,77.4%.
8期 徐 京等: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 1095

表3 曝气工况调整下反应器运行性能变化 可能对填料附着的生物膜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
Table 3 Variation of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bioreactors 响,而闷曝排泥挂膜法更利于从接种底泥中筛
选出高效絮凝菌 [37 38] 富集于填料表面,使生物
under different aeration conditions -

挂膜方式
曝气/曝停 NH3-N 平均 CODMn 平均 膜系统更加稳定.
时间(h) 去除率(%) 去除率(%)
R1 3/3 92.5 82.2 3 结论
2/4 90.0 75.9
3/3 94.7 82.3
R2
3.1 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可实现微污染源
2/4 93.2 77.4
水修复系统快速启动,启动周期比自然挂膜法提
由图 4 可知,曝气工况变化前后 2 组反应器 前 7d;挂膜成熟后,2 组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的
的 CODMn 去除率波动无显著差异,但 R1 反应器 NH3-N、CODMn 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 92%、
的 NH3-N 去除率比 R2 波动更加显著.T 检验 82%以上,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P(NH -N) 为 0.001,表明挂膜方式对系统稳定运行 (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3

具有显著影响. 3.2 挂膜成熟后,闷曝排泥挂膜组附着的生物


膜量和 EPS 含量分别为自然挂膜组的 1.38 倍和
98
1.41 倍,生物膜结构较致密,微生物相更为丰富.
96 95%
95%
94
75%
50%
3.3 不同挂膜方式对微污染源水修复系统稳态
NH -N 去除率(%)

75%
92 50% 运行性能影响显著,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启
25%
90
5% 动的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 88
25% R1 R2 参考文献:
86
[1] Speijers G J A. Nitrate,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of certain food
84 5%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in food [R]. Geneva: World Health
82
Organization. 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1996:325-360.
86 [2] Juang D F, Tsai W P, Liu W K, et al. Treatment of polluted river
95% 95%
84 water by a gravel contact oxid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under
75% 75%
82 riverbe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去除率(%)

80 50%
50% Technology, 2008,5(3):305-314.
78 [3] Li L, Xie S G, Zhang H, et al. Field experiment on biological
n 76 25%
M 25%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to treat polluted river water in the
COD

74 Dianchi Lake watershed [J]. Front. Environ. Sci. Engin.,2009,3(1):


5%
72 38-47.
70 R1 R2
5% [4] Song X Y. Enhanced treatment of polluted surface water from
68 Yellow river (China) with biooxidation as pretreatment: Pilot
图4 不同挂膜方式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scale studies [J].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09,9(1-3):
Fig.4 Effects of two start-up methods on the operation 59-65.
stability of bioreactors [5] Wu W Z, Liu Y, Zhu Q, et al.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river water
by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using two types of carriers
由表 2 可知,2 组模拟河道反应器在挂膜启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动结束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特性仍呈现显著差 2009,38(3):223-234.
[6] 高 尚,黄民生,吴林林,等.生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净化的中试
异.107d 时 R2 反应器生物膜量和 EPS 含量分别
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28(5):433-437.
为 R1 的 1.56 倍和 1.13 倍,其生物膜中较高的
[7] 陈洪斌,梅 翔,高廷耀,等.受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挂膜过程研
EPS 含量和较低的蛋白/多糖比(1.82mg/mg)更 究 [J]. 水处理技术, 2001,27(4):196-199.
利于生物膜结构的稳定 [36],推测不同挂膜方式 [8] 俞汉青,顾国维.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J]. 中国
109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 卷

给水排水, 1992,8(3):13-17. [29] Lazarova V, Manem J. Biofilm characterization and activity


[9] 杨文婷,沈耀良.不同填料快速排泥法好氧挂膜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J]. Water Research,
[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8,21(4):25-28. 1995,29(10):2227-2244.
[10] 冯 骞,薛朝霞,汪 翙,等.EM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挂膜过程 [30] Kreft J U, Wimpenny J W T. Effect of EPS on biofilm structure
影响因素研究 [J]. 水处理技术, 2006,32(6):37-40. and function as revealed by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 of biofilm
[11] 张 杰,曹相生,孟雪征,等.好气滤池 3 种挂膜方法的实验研究 growth [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43(6):135-141.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3,35(10):1216-1219. [31] 于 鑫,李旭东,杨俊仕,等.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中生物
[12] 傅金祥,许海良,陈正清.不同原水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 膜的形态和活性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16(1):37-39.
启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6,22(11):90-92. [32] 张 波,吴春笃,李海燕,等.不同营养配比下生物膜特性的试验
[13] 朱兆亮,曹相生,孟雪征,等.上向流好气滤池冬季挂膜启动及运 研究 [J]. 水处理技术, 2008,34(11):47-49.
行参数探讨 [J]. 环境工程学报, 2009,3(2):215-218. [33] Lee S, Somnath B, Charles W. Ciliate population as
[14] 黄可谈,朱 亮,李国平,等.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受污 bio-indicationors at Deer Island Treatment Plant [J]. Advance in
染水源水研究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4,8(3/4):371-378.
45(3):295-300. [34] Mercedes M, Blanca P, Susana S. Dynamics of protozoan and
[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 metazoan communities in a full 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测分析方法 [M]. 4 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by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s [J]. Microbiology Research,
[16] Dubois M, Gilles K A, Hamilton J K, et al. Colorimetric method 2001,156:225-238.
for determination of sugars and related substances [J]. Anal. [35] 赵庆良,刘淑彦,王 琨.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量、厚度
Chem., 1956,8:350-352. 及活性 [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32(6):39-43.
[17] Bradf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36] Chen M J, Zhang Z, Bott T R.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tiog the principle of adhesive strength of biofilms in pipes by micromanipulation [J].
protein-dye binding [J]. Anal. Biochem., 1976,72:248-254. Biotechnology Techniques, 1998,12(12):875-880.
[18] Liu Y. Estimating minimun fixed biomass concentration and [37] Su F Y, Luo M F, Zhang F, et al. Performance of microbiological
active thickness of nitrifying biofilm [J]. Journal of control by a point-of-use filter system for drinking wat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7,123(2):199-202. purifica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9,21:
[19] 李亚峰,张 娟,张佩泽,等.曝气生物滤池的自然挂膜启动分析 1237-1246.
[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4(6):1035-1038. [38] Larsen P, Nielsen J L, Otzenj D, et al. Amyloid-like adhesins
[20] 徐 斌,夏四清,高廷耀,等.悬浮生物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 produced by floc-forming and filamentous bacteria in activated
化试验研究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23(6):742-747. sludge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8,74(5):
[21]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 1517-1526.
[22] 罗建中,孙国胜.东深供水工程生化预处理挂膜过程分析 [J].
环境技术, 2002,4:41-44. 作者简介:徐 京(1986-),男,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硕
[23] 郜玉楠,李伟光,孙晓伟,等.优势菌在活性炭表面固定中生物量 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的变化规律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2):1079-1083.
[24] 谢曙光,张晓健,王占生.曝气生物滤池的低温挂膜研究 [J]. 中
国给水排水, 2003,19(13):58-59.
[25] Boeije G M, Schowanek D R, Vanrolleghem P A. Incorporation of
biofilm activity in river biodegradation modeling: a case study for
linear alkylbenzene sulphonate (Las) [J]. Water Research, 2000,
34(5):1479-1486.
[26] 陈洪斌,东刘成,唐贤春.受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微型后生动
物的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28(12):1105-1110.
[27] 陈洪斌,梅 翔,何群彪,等.生物预处理中的微型动物分布与控
制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5,21(5):6-9.
[28] Liu Y, Tay J H. The essential role of hydrodynamic shear force in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 and granular sludge [J]. Water Research,
2002,36:1653-1665.

Вам также может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