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 находитесь на странице: 1из 1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

步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图片)

从远古的嫦娥奔月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

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今天,随着国家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梦想得

以实现。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刻,

举国欢庆,我们有的是喜悦和自豪,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
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航天研究史?那就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吧。

二,自学导练

1,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表明时间的词句。体会本文按时间顺序行文的特点。

2,根据新闻的结构知识,理清文脉

三,解疑精讲

1)、新闻的导语是哪几段? 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导语部分用何

表达方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1、2、3 段。(叙述式,描写式)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评论式)

2)、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
3)、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1、1958 年,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1960 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3、1970 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 1986 年,“863 计划” 出台。

5、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6 、 1999 年 11 月 20 日,“神舟”一号实验发射成功。

7、2001 年 1 月 10 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8、2002 年 3 月 25 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9、2002 年 12 月 30 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2003 年 10 月 15 日,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材料补充:

1、2005 年 10 月 12 日,我国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

2、2008 年 9 月 25 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3、2011 年 11 月 1 日 5 时 58 分,承载着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在中

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o

4、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 1 时 36 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

对接

5、2012 年 6 月 16 日,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

功进入太空

6、2013 年 6 月 11 日,我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

船成功进入太空

4)、根据结语部分,回答:

时间:( )

人物:( )

事件:( )

评论:( )

四,难点探究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你觉得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两层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

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

过程。

2).阅读导语和结尾部分,思考本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本文首尾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

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3).因为新闻要求严谨真实,所以许多新闻类作品显得很刻板,让人感到乏味。而这

篇新闻则摆脱了俗套,很有特色。本文有哪些特色?

(点拨: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①文中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引用了“摘星揽月”等名句。使文章在紧张之余,

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份遐思。
②文中有许多诗化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

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些句子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

息,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③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托举着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

的中国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读了这些句子,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彷佛置身于发射现场,唤起了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课后小结

小结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

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课后习题

1,请为刚结束的红歌赛拟一则短新闻。(100 字左右)

2,完成限时训练《英雄潇洒走苍穹》。

板书

板书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两层含义:时间上,空间上)1、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诗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背景,使之更喜欢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对诗人人格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杜甫诗歌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

杜甫。(课件出示杜甫头像特写]一个学期,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

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

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杜甫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可附页)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

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综合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演唱《江南逢李龟年》、《绝句 1》、

《绝句 2》、《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这对

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接

着学生利用《外婆的彭勃湾》乐曲编《江畔独步寻花》来表演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文的美

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看出学生对诗意及意境有了深刻的领悟,才能如此入情入境地诵

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杜甫。

(2)你读了多少首杜甫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杜

甫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杜甫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
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

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杜甫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

到的杜甫诗歌分类。如:杜甫与明月、杜甫与山水、杜甫与友人……

(杜甫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

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

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

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

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杜甫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杜甫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

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

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

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四、 演唱古诗:

过渡:我们不仅会背诵,还会唱呢!

学生分别唱:《江南逢李龟年》、《绝句 1》、《绝句 2》、《春夜喜雨》、《江畔独

步寻花》等。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

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

好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杜甫 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杜甫 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

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

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导语(1—3) “神舟”五号升空(描写式)

意义十分重大 (评论式)
主体(4—26):回顾航天历史

(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

结语(27—30) “神五”进入轨道,

迎来飞天时刻。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2、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3、学习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4、学习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大胆交流并采

用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感悟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问题分析法,认识作者笔下的鲁迅,领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3、比较探究法,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从中学习鲁迅高尚的人格情
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2、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鉴赏高度个性化的细节描述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

课后小结

四、小结: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

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

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

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希望同学们学习认识鲁迅的同时,从中汲取他的精神营养,做一个

有思想高品德的人。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再读文本,找出你喜欢的细节体味,并思考本文的艺术特色。

2、质疑问难:就文本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Вам также может понравиться